Skip to main content

45年堅守消保信念 擁抱科創未來

45年堅守消保信念      擁抱科創未來

消費者委員會於1974年成立,不經不覺已45個年頭,回顧過去,本會打了不少攻防戰,亦有不少工作是細水長流。本會成立之初的重任是為小市民到街市格價,雖然為消費者節省的可能只是一元幾角,但小數怕長計,而且這正正是當時消費者最需要的資訊,更重要的是讓消費者培養消費要格價和理性消費的習慣。隨着消費行為轉變,本會的工作範疇亦變得更闊更廣,由處理投訴、倡導保障消費者的法例、推動消費者教育,以至透過《選擇》月刊發布最新的消費資訊,不一而足,務求全方位保障消費者的權益。

編者的話

要做好保障消費者的工作,必須從3大方向着手。政策和法例是保障消費者權益的根源,多年來,由本會倡議促成的法例逾20條,相關政策更不計其數。倡議制訂及完善保障消費者的法例,往往耗時數以十年至二十年,雖然未必能為消費者即時省下金錢,但法例賦予堅實的保障且影響深遠。

 

其一例子是港人首要關注的「房屋」問題,本會早於1977年,即成立第4年,已發表首份有關「樓宇買賣」的研究報告書,指出當時樓宇廣告及售樓書資訊不足及誤導等問題;80年代末,出版第一本以「置業安居」為主題的「選擇叢書」,甚受歡迎,短短數天便售出逾萬本;80至90年代,香港樓市熾熱,樓宇買賣的問題陸續浮現,例如在計算樓宇面積上,不同發展商各自演繹,令消費者無所適從。置業作為一生中最大的消費項目,本會當然急市民所急,向政府提出統一「實用面積」定義,經向業界及當局多番斡旋,歷經近20年,「實用面積」的統一定義終在2008年10月起生效,一直沿用至今,至後來規管一手樓的《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》再作修訂,提升樓宇準買家所獲得的保障。

 

商戶的營商手法直接影響消費者的權益,雖然本會並非執法部門,但作為具公信力的監察市場機構,我們一直以公開點名譴責的方法警示不良商戶,影響力不容小覷。點名一方面能向公眾作出警示,另一方面,亦敦促行業自律。過去45年,被點名的商戶達124家,來自不同行業,由電器店、美容院、健身中心至補習學校等均曾「榜上有名」。

 

雖然處理投訴是本會的重要使命,但我們最期望的是從源頭着手,防患未然,我們相信消費者教育能令消費者認清自身的權利及義務,提升自我保護能力,自然減低受騙的機會。肩負推廣教育重任之一的,是早於1976年便發行的《選擇》月刊,每月定期發布產品測試、市場調查等,內容既寬且深,儼如消費的「百科全書」。此外,本會的教育部於1999年成立,主要以青少年及弱勢族群例如長者等為對象,推廣不同範疇的消費者教育;服務對象並隨時代轉變,例如現今的小孩愈來愈早接觸消費,憑智能式支付儲值工具便能解決日常開支,增值往往由父母處理,「永用不完」的儲值金額容易令小孩養成不良的用錢習慣。為使我們的下一代及早建立正確的消費價值觀,去年本會正式推出針對學生的體驗式學習計劃。

 

45年來一直備受市民大眾信任,關鍵相信在於將消費者權益放在首位,迎難而上。這些年來,我們處理的燙手山芋不計其數,包括婦女注射PAAG隆胸危害健康、內地的三聚氰胺風波致本港出現搶購奶粉潮、違規骨灰龕位、雷曼迷債事件、健身中心高壓銷售手法等等,都是影響市民生活至深的貼身議題。

 

新科技如物聯網、人工智能、大數據、雲端技術、人面辨識等等,為消費環境帶來巨大改變,問題愈顯複雜,亦可能涉及跨境消費的問題,當中伴隨而來的風險,絕非消費者所能獨力抗禦。

 

展望未來,本會將繼續緊貼時代巨輪,為消費者早着先機,探討科技發展為消費市場帶來的利弊,並與世界緊密接軌,讓大眾認清自身的權益與保障,安心消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