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疫情下慎防不良銷售手法 嚴遵指引認清訊息保安康

疫情下慎防不良銷售手法  嚴遵指引認清訊息保安康

年初至今,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陸續在全球爆發,除引發各地的公共衞生醫療危機外,也有不法分子趁機混水摸魚,以不良銷售手法圖利,例如銷售劣質衞生防護產品、假貨以至抬價,嚴重損害消費者的權益。今期《選擇》月刊不單為消費者日常食用的食鹽把關,亦提供一系列抗疫的最新資訊,包括消毒酒精測試、分析新型冠狀病毒快速測試工具、網購防疫用品的投訴個案等,繼續與消費者並肩作戰,齊心抗疫。

編者的話

 

疫情爆發至今,本會高度關注市面上是否出現虛假偽劣的防疫用品。單在今年首3個月,本會已接獲超過760宗有關購買防疫用品的投訴,不少涉及貨品延誤及退款爭議。而海關今年1月展開的「守護者」行動,已先後多次檢獲懷疑附有虛假成分說明或含有毒甲醇的消毒酒精,以及含菌量超出標準上限的口罩。本會再三敦促商戶,在本港面對嚴峻挑戰的大前提下,切勿趁火打劫,反之應履行企業社會責任,與市民共渡難關。

 

在疫症陰霾下,除防疫用品的質素備受關注外,消費者上網搜羅口罩等防護物品時亦須格外小心。今期「投訴實錄」揭示在疫情下有不法分子利用社交平台開設帳戶,銷售口罩、酒精搓手液等衞生防疫用品,當中有人冒認代購網站,在騙取預繳款項後失去聯絡,令消費者難以追討。

 

本會理解面對防疫用品供應緊張,消費者自然急於搶購防護物資。然而,無論透過實體店或網上購物,消費者都必須保持理性;在網上平台及社交媒體進行銷售操作簡易,一機在手,「人人都可以做店主」,因此,消費者在網購時,更應提高警覺,留意用家的留言評價、商戶設立帳號的時間長短、營商資料及聯絡方法,並要仔細閱讀銷售帖文中的貨品陳述及銷售條款,留意預訂貨品的到貨日期及安排;交易時盡可能當面交收,若經網上交易,應使用具身份認證的網上交易系統,或選用銀行轉帳服務,並保存相關帖文及交易過程的截圖,以備發生消費爭議時作為憑據。

 

要加強個人及家居衞生,消毒酒精必不可少。今期《選擇》檢測了市面上24款消毒酒精,竟有四分之一含有對人體有害的甲醇!樣本中亦不乏酒精濃度或容量與聲稱不符等問題,顯示防疫用品質素參差,不僅影響消費者防疫的效果,更可能帶來其他健康風險。

 

此外,近期有商戶乘勢推出新型冠狀病毒快速測試工具,標榜只需15分鐘便能確定用者有否受到感染。目前本港並無特定法例規管用作檢驗人體樣本的醫療儀器的製造、進出口、銷售及使用。本會關注這類快速測試工具的準確度,若出現「假陰性」的檢測結果,不但可能延誤患者病情,也可能誤導患者沒有受到病毒感染,在社區自由活動,增加傳播風險,為防疫工作帶來嚴重影響。這類測試須結合臨床證據和其他檢測,例如RT-PCR檢測病毒基因、電腦掃描肺部等,並由專業醫護人員檢視結果才能定斷。故此,本會提醒消費者,胡亂購買該類產品自行檢測,未必能確定有否受到感染,如有病徵或懷疑,須盡快求醫,以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,也有助減低社區傳播的機會。

 

疫情變化難測,消費者應嚴守政府呼籲,全面配合特別抗疫措施。在消費時,消費者需時刻保持理性謹慎,尤其涉及大額預繳式消費,更要衡量清楚實際需要、負擔能力、商戶的背景及口碑才作決定。此外,現時留在家中的消費者或會有不少工作和活動需透過網絡進行,本會亦建議參考今期《選擇》有關網絡安全軟件的測試,好好檢查家居電腦的安全性,維護自身及家居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