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新常态下更须「守护健康」 正确资讯让市民「好好选择」

新常态下更须「守护健康」  正确资讯让市民「好好选择」

新冠疫情自年初爆发至今,抗疫措施大大改变了市民大众的起居生活和饮食习惯。在保持社交距离和政府实施的限聚令下,市民减少外出,谢绝非必要的社交应酬,却增加了网上订餐或在家煮食。然而讲饮讲食一向是香港人的生活文化,在新常态下如何吃得健康、安全和有质素,自然是最贴身的议题,为市民大众提供适时和正确的饮食资讯亦是本会的重要工作,务求与香港消费者一起「守护健康,好好选择」。

编者的话

在电子世代下,消费者透过手机已能实时掌握各种涉及公共衞生和健康的资讯。所以,本会除了透过《选择》月刊定期发布测试报告和消费讯息外,近年在网站及社交媒体,亦适时发放各种「消费警示」。例如早前一款泰国进口瓶装苏打水检出含溴酸盐,若大量摄入可能会出现恶心、呕吐和腹痛等问题。本会的Facebook贴文在几日间有超过11万人接触到相关讯息,近600名用户分享相关资讯。另外,我们在5月底发布两则有关果汁和三文治受污染的「消费警示」,同样引起关注,显示消费者对食品健康的资讯日益重视。

 

其实早在2017年本会已经就冷压果汁进行检测,测试了40款预先包装的果汁样本,发现2款苹果汁的棒曲霉素高于香港的行动参考水平,另外发现3款样本检出防腐剂但没有在其食物标签上标明。去年本会则测试了50款食用刺身,在1款吞拿鱼样本及1款三文鱼样本发现寄生虫,前者并且发现有虫卵;多达49款三文鱼及吞拿鱼样本检出重金属甲基汞,长期大量进食这类海产有机会影响人体中枢神经系统,对胎儿构成的健康风险不可小觑。

 

今期《选择》月刊的内容亦与新常态下如何守护健康息息相关。例如在疫情下多了市民在家用膳,罐头食品方便快捷,成为不少家庭「看门口」的常备食品,但注重营养的人士则对罐头食物的营养价值有所怀疑。为揭开谜团,今期《选择》月刊便对不少香港人至爱的罐头沙甸鱼、吞拿鱼及鲮鱼进行测试,结果发现大部分样本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或钙质,但亦要小心其钠含量。

 

然而报告同时披露全部罐头鱼样本含有砷、汞、镉或铅等金属污染物,反映了环境污染对生态构成负面影响的不争事实。其中9成沙甸鱼样本验出金属污染物镉,近半沙甸鱼样本检出可致癌污染物多氯联苯,和多达9成吞拿鱼样本含有甲基汞等。尽管大部分样本的污染物含量轻微,但平衡风险,消费者亦要避免长期偏食某类罐头鱼类。

 

在新常态下市民习惯「叫外卖」,又需要注意甚么呢?今年首半年,本会收到大约170宗与外卖点餐平台有关的投诉,不少个案显示部分外卖点餐平台取餐时限严苛,设有不同的条款规定,造成纠纷。逾百宗投诉中,有投诉人未能于限定时效内到餐厅自取晚餐,被取消订单及扣款。亦有消费者因平台的客服系统未够完善,以致送餐不成功反而换来一肚气。本会提醒消费者在使用外卖点餐平台时,要先细阅条款,同时亦敦促点餐平台供应商提高资讯透明度和改善客户服务质素,以减少消费争拗。

 

时代在变,饮食消费行为在新常态下亦不断变化,但不变的是一日三餐都要食得安全健康,本会未来将继续透过不同的渠道,向消费者发放各种健康资讯,加强他们自我保护的能力,好好选择各种食物和产品,共同守护家人和自己的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