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罐頭鯪魚、沙甸魚、吞拿魚金屬污染物、致癌物及營養價值大檢測!

疫情肆虐下,許多人留在家中煮食,罐頭魚是餐桌上一個方便的選擇。作為加工食品,罐頭魚所含化學物質是否安全?是否如鮮魚般含有豐富營養?本會檢測了46款售價介乎$7.8至$149的鯪魚、沙甸魚及吞拿魚罐頭的金屬污染物、染色料、多氯聯苯及營養素含量,發現全部樣本均檢出金屬污染物,12款樣本檢出致癌物多氯聯苯。沙甸魚樣本的污染程度較嚴重,2款樣本驗出鎘含量超出本港即將實施的《2018年食物攙雜(金屬雜質含量)(修訂)規例》對魚類所設的上限。檢測亦顯示,3種罐頭魚均含豐富蛋白質,沙甸魚的奧米加-3脂肪酸含量最高,鈣質含量則以鯪魚和沙甸魚含量較高。

給消費者的建議

  • 孕婦、準備懷孕的婦女和幼童應避免進食體型較大的捕獵性魚類,例如劍魚、旗魚、藍鰭吞拿魚、黃鰭吞拿魚、金目鯛等,以免攝入過多甲基汞,損害胎兒及嬰幼兒的神經系統。
  • 消費者應適量進食不同種類的魚類,並保持飲食均衡,以免因偏吃某幾類食物或魚類而過量攝入某種污染物。
  • 消費者應盡量隔走罐頭魚內的油、鹽水才進食,並細閱營養標籤,調節食用分量,以減少攝入脂肪、鹽和糖。
  • 不要選購或食用有凹痕、破損或膨脹的罐頭;開罐後發現生銹,亦應整罐棄掉。
  • 罐頭開封後應盡快食用完畢,或將餘下的食物放進密封的食物容器,然後冷藏保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