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人工智能風險要認清 消費權益齊把關

人工智能風險要認清  消費權益齊把關

人工智能近年發展蓬勃,生成式人工智能(generative AI)更應運而生,為普羅大眾的生活帶來了不少便利和改變。縱使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應用十分廣泛,惟生成內容欠準確、監管未臻完善,甚至被不法分子濫用等各種隱患,均可損害消費者利益,問題不容小覷。為響應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的主題「對消費者公平負責任的人工智能」(Fair and Responsible AI for Consumers),本文將闡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潛在風險和提供相關建議,以供消費者參考。

何謂「生成式人工智能」?

一般而言,傳統人工智能(traditional AI)會遵循特定的規則去處理指定工作,多用於分析數據和作出預測等層面,例如股價預測、產品推薦、文字的自動校正等,當中不涉及生成新的內容。相反,生成式人工智能(generative AI)於建構時會使用極大量的數據作訓練,並學習其中的模式和規律,繼而可根據用戶輸入的指令或要求,把該些數據合成和生成新的內容,包括但不限於文字、圖像、音訊、影片、程式碼等。

 

生成式人工智能除了可透過聊天機械人(chatbot)和搜尋引擎(search engine)的方式為一般消費者解答各種問題外,還可被商家加以應用於草擬文案、繪製插圖、創作音樂、編寫程式碼,甚至嵌入至網上客服系統等,或使服務更有效率和合乎成本效益。有市場調查公司估算,全球人工智能的市場價值會大約由2022年的869億美元,大幅增長至2027年的4,070億美元,人工智能的發展可謂勢不可擋,將進一步融入日常生活。

 

部分聊天機械人可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,解答用戶問題。

部分聊天機械人可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,解答用戶問題。